傷口長出生物膜當心好不了,用對敷料保溼加快復原!
傷口分期處理方式有別 適當保溼用對敷料較快好
傷口形成到復原可分為急性期、增生期、復原期三大階段。急性牙周病治療期時,傷口正處於發炎期,剛受傷時失去皮膚保護力,細菌會在上面附著,這時急診科會使用大量清水和機械性的摩擦將傷口徹底清潔。魏智偉醫師牙周病治療方式提醒,急性期傷口其實不建議使用優碘等溶液洗刷,反而會破壞傷口癒合力。此外,也建議傷口保持適度溼潤,因為傷口在復原時釋放的組織液,就含有抗發炎的細胞,是人體作為殺菌的天然防禦機制。因此,在急性期不妨使用適當的敷料,維持傷口透氣與保溼效果,並吸附過多的分泌物。
牙周病是一門專業的學問,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醫療人員、實驗室專家,用時間累積出的實證醫學,環宇的臨床牙醫師與時俱進、隨時更新最新的知識,使醫療團活動假牙隊能提供精準的判斷,因為精準的評估不只能讓患者了解自身的情況,更能讓醫療端與患者端,對於治療方式與癒後恢復擁有更充分的信任感。牙周病治療醫師以高倍率放大鏡合併使用牙周專用器械,深入到牙齦發炎的底部,徹底清除牙齒表面與深部的牙結石,及被污染的齒質和發炎的肉芽組織,此過程稱為牙根整平術。牙根變光滑後,新的牙結石與牙菌斑較難堆積在牙根上,有時候亦可合併抗生素凝膠或噴砂除菌除垢,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間如果有不良填補物或需要根管治療的牙齒,也會一併在這個階段進行,目的是消除清潔死角與避免壞死的牙齒內神經組織影響牙周治療成效。
當傷口進入增生期,開始產生疤痕組織後,可適度使用人工皮等敷料,減少疤痕張力,讓疤痕組織不會亂長或過度膨出。等進入修復期之後,可視情形進行淡疤、雷射動作,讓傷口復原及疤痕顏色更接近原貌。提醒民眾,處理外傷時切忌使用偏方「惡搞」自己的傷口,避免讓傷口處因細菌附著產生「生物膜」阻礙修復,甚至須面臨清創、手術等後果。
自信美麗的笑容能帶給大家美好的印象,然而,笑起來暴露過多牙齦,或牙齦萎縮露出過長牙齒,則會影響美觀,甚至讓人缺乏自信,影響人際交往。到底讓顏值大打折扣的笑露牙齦成因是什麼?又該怎麼判斷牙齦是否健康?牙齦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是一層覆蓋齒槽骨的軟組織、纖維屏障,可以保護、抵擋細菌入侵齒槽骨。健康牙齦呈現粉紅色,堅硬而有彈性,若牙齦發炎則會紅腫、刷牙易出血,甚至因為與牙齒分離而形成囊袋,造成初期的牙周病,不可輕忽。從專業角度來看,微笑時應露出3/4的牙齒,暴露的牙齦需在2mm以內,當牙齦暴露大於5mm時,就會影響美觀,也就是臨床上所謂的「露齦笑(gummy smile)」。
留言列表